步履式架桥机的桥头站位与对位是架梁作业的起始基础,需通过场地适配、支腿***落位与多维校准,构建稳定作业基准,其工艺严谨性直接决定后续喂梁、架梁的精度与安全。当前主流工艺以 “场地预处理 - 支腿定位 - 多维对位 - 验证锁定” 为核心流程,适配直线、曲线、斜交等各类桥型场景。

站位前期的场地预处理聚焦承载稳定性与轨道适配性。需优先对桥头路基或已架梁体进行强化处理:胥浦河大桥施工中,JQG110t/30m 型架桥机的拼装场地选在已架梁体上,先清理 15 米范围内杂物,对梁体缝隙焊接加固,再密铺枕木作为轨道基础,确保地基压实度达 95% 以上。轨道铺设需匹配桥型特性,直线桥段落差控制在纵向 0.5%、横向 0.1% 以内,斜交 50° 的工况则通过调整轨道夹角,使前支腿轨道与盖梁保持平行,两根轨道中心距误差不超过 20 毫米。千吨级机型如 JQ900A 更需提前预埋锚点,通过枕木垛搭设临时支撑,避免站位时主梁沉降。
支腿系统的分层部署是站位核心,需按 “前 - 中 - 后” 顺序形成稳定三角支撑。前支腿优先落位于前方桥台或盖梁,JQG110t/30m 型通过液压油缸调整高度,使底部走行台车***嵌入轨道,并用硬木支垫固定,防止横向滑移;中支腿与后支腿则落于已架梁体或桥头路基,JQ900A 型的 2 号柱支撑于已架箱梁,1 号柱通过折叠机构适配桥台高度,支腿底部横梁需与轨道完全密贴,接触面积不低于 85%。特殊场景下需搭建辅助支撑,胥浦河大桥因运梁路径限制,在 4# 桥墩后用贝雷梁搭设 9.15 米长排架,为架桥机后退站位提供临时承载面。
***对位依赖机械调节与测量技术的协同,分横向、纵向与高程三维校准。横向对位通过中支腿横移机构实现,操作员结合全站仪数据微调,使主梁中心线与桥梁轴线偏差控制在 5 毫米内;雄忻铁路项目中,千吨级架桥机采用 “对角线法” 复测主梁,确保轨道中心距误差小于 2 毫米。纵向对位以桥墩轴线为基准,前支腿通过激光定位仪对标盖梁预埋标记,误差超 3 毫米时启动纵移油缸调整,同时将起重小车移至尾端平衡重心。高程校准则利用水准仪监测支腿高度,JQG110t/30m 型通过调整油缸伸缩量,使主梁水平旁弯控制在跨度的 1/2000 以内。
对位后的验证与锁定形成作业闭环。首先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支腿反力,确保各支点受力偏差不超过 ±5%,防止局部过载;再用水平尺与钢尺复核轨道平整度,JQ900A 型需保证纵移轨道接头平滑过渡,避免行车卡阻。最终执行机械锁定:支腿与轨道间插入防移销,主梁与支腿连接处拧紧高强度螺栓,雄忻铁路项目更通过 “悬绳法” 二次校验主梁直线度,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喂梁流程。
工艺实践需适配复杂工况差异:曲线桥站位时,内侧支腿适当降低高度补偿离心力影响;斜交桥则通过调整支腿横移角度,使主梁与桥梁线形贴合。某项目因轨道高差超标导致对位偏差 12 毫米,后续通过增设调平垫片与定期复测,实现了工艺优化。当前标准化的站位与对位流程,已能满足从 110 吨到 1000 吨级架桥机的作业需求,成为桥梁施工的前置保障。



